交通科技报告编写规则JT/T 483-2002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交通科技报告撰写的格式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承担交通科技项目的单位或个人撰写的交通科技报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后,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1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JT/T 0036 交通汉语主题词表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交通科技报告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ports在交通科技项目研究或开发过程中撰写的研究报告、技术报告、实(试)验报告等。
4 基本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承担交通科技项目的主要完成者应撰写交通科技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4.1.2 报告的内容应科学、准确、完整和易读。
4.1.3 报告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
4.1.4 报告中采用的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4.1.5 报告中使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应遵照国家有关标准执行。如无标准可靠,可采纳交通专业或其他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有关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有关交通名词术语或其他学科的名词术语。报告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词应加以注释。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词,应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4.1.6 报告的插图、照片应确保能够完整清晰复制或计算机扫描。
4.1.7 报告一律用A4标准纸,必须是打印件、印刷件,或其复印件。
4.1.8 报告的机读版数据应采用通用文件格式,数据应完整地保留。
4.2 报告结构
4.2.1 报告结构如下:
4.2.2 报告的页码
a)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后置部分应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单独连续编制页码。页码位置居中。
b)报告如在一个总题名下分装成两卷(篇、册)以上,应连续编制页码;当各卷(篇、册)有副题名时,各卷(篇、册)应单独编制页码。
5 具体要求
5.1 封面
报告封面格式见附录A。
5.1.1 项目类型
项目类型指以下类:软科学研究、国家级研究与开发、部级研究与开发、行业联合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人才培养和西部项目等。
5.1.2 合同号
指项目合同书上的编号,由完成单位填写。
5.1.3 报告分为机密、秘密、内部和公开四级。由完成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秘密法》和有关保密规定填写。
5.1.4 交通编号
交通编号指纳入交通部报告系列的编号,由交通部科技管理部门归档时填写。
5.1.5 单位编号
单位编号系指各单位给定的编号,由各单位科技管理机构填写。
5.1.6 分类号
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由完成单位填写。
5.1.7 题名
5.1.7.1 题名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高度概括报告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一般与项目名称一致,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字数不宜超过30个汉字。
5.1.7.2 报告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以加副题名:
a)题名语意未尽,需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中的特定内容;
b)报告分卷(篇、册)或分阶段的研究成果,总题名相同需用副题名区别报告的特定内容;
c)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题名的引申或说明。
5.1.8 报告分卷(篇、册)编写时,各卷(篇、册)编号应在题名下一行居中位置。
5.1.9 完成单位
完成单位为项目承担人所在的基层法人单位。当完成单位不止一个时,可依次分行排列。
5.1.10 完成时间
完成时间是指报告完成的时间,由完成单位用阿拉伯数字填写,如2001年1月。
5.1.11 字型、字体
题名为一号黑体加粗,副题名为二号宋加粗,完成单位和完成时间为三号宋加粗,其余均为4号宋体。
5.2 辑要
5.2.1 要求、格式和内容
5.2.1.1 每项报告应有辑要,辑要置于封面之后,其格式见附录B
5.2.1.2 报告如分卷(篇、册)编写,各卷(篇、册)应有单独的辑要。
5.2.1.3 辑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特征与基本信息。
5.2.1.4 辑要主要内容包括:中文题名、英文题名、交通编号、单位编号、合同号、第一完成单位、密级、分类号、项目起止年限、项目来源、项目负责人、报告撰写人、项目参加人、主题词、关键词和摘要等。
5.2.2 辑要内容填写要求
5.2.2.1 中文题名、交通编号、单位编号、合同号、完成单位、密级、分类号均与封面相同。题名分为中文题名和英文题名。英文题名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表达中文题名。
5.2.2.2 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系指合同书中约定的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一般不超过三人,并用圆括号注明其职务和职称。
5.2.2.3 报告撰写人:报告撰写人系指对该项科技工作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报告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报告撰写人一般不超过三人,并用圆括号注明其职责和职称。其他报告撰写人在合作者中署名。
5.2.2.4 项目主要参加人:项目主要参加人系指合同书中约定的项目主要参加人。项目主要参加人一般不超过15人,用圆括号注明其职务和职称。
5.2.2.5 主题词:由完成单位按JT/T 0036标引。主题词数量一般4~8个。
5.2.2.6 关键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应作关键词标出。关键词数量一般3~8个。
5.2.2.7 报告摘要
a)报告摘要应介绍报告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如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b)报告摘要一般均应提供中文和英文两种。
c)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500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300个实词。
d)摘要内容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客观、如实地反映报告内容。
5.3 目次
5.3.1 目次系表明报告的结构和主要内容,目次页排在辑要之后。目次所列的内容和顺序如下:
-引言;
-正文;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插图(需要时列出);
-插表(需要时列出)。
5.3.2 目次一般列至第二层次标题,用符号"……"与页码连接。
5.3.3 报告分卷(篇、册)编写时,第一卷(篇、册)中的应写出全部报告的目次,其余各卷(篇、册)只注明本卷(篇、册)的目次。
5.4 插图和插表清单
插图和插表清单为可选项,报告中如插图、插表较多,目次中的插图、插表可另编插图和插表清单,并置于目次页之后。清单中先列出插图的序号、图题和页码,后列出插表的序号、表题和页码。
5.5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报告中如符合、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较多时,可汇集成表,置于插图和插表清单之后。
5.6 引言
引言部分(为可选项)简明扼要说明该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方法及所要达到的目标等。
5.7 正文
5.7.1 报告题名
报告题名与封面"报告题名"相同。
5.7.2 报告层次
报告按其内容分成若干层次进行叙述。层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每两个层次之间加圆点,圆点加在数字的右下角。报告层次及编号方法见附录C,章、条的划分排列格式见附录D。章条层次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如果章数据较多,为了层次清晰,使用方便,可以组合若干章为一篇,分篇编写。篇的编号用中文数字,如"第一篇、第二篇"……。文内标题应以准确、简明的词语反映章、条的最重要的特定内容。
5.7.3 正文组成
正文通常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实(试)验方法、方案论证、设计依据、参数选择、技术途径、实验数据和结果及观察记录、计算和数学推导、绘制图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评价、结论及必要的插图、插表等。
5.7.4 公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应居中书写,编号按章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编号在右边,外加圆括号,公式末尾不设标点。
较长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加(+)、减(-)、乘(×)、除(÷)等运算符号前断开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及其计量单位应注释在公式的下面。每个符号的注释均应单起一行,需换行时,下行应与上行开始书写文字时的位置对齐。计量单位以分号结束,最末一行注释完毕加句号。
示例:
Q=Vna(1+B)×1000 (2-1)
式中:Q--灌浆量,m3;
n--孔隙率,%;
a--灌入充填率,%;
V--加固土体,m3;
B--损失系数,%。
5.7.5 插表
5.7.5.1 报告中的表格一般应置于正文相关内容的下方,并与正文的内容相呼应。表格的顶部和底部用粗实线,左、右两端可加也可不加竖线闭合。一个表格尽量放在同一个页面上,如果要占两个页面,应安排在双单页的两个页上。如表格横向窄而长,排列时幅面宽度不够,可将表格均分为若干段,按纵向排列,并用细双线排分隔。也可将表逆时针方向旋转90°放置。
5.7.5.2 同一报告中,如有两个以上表格时,可以按章依序编号,如表1-1,表1-2……,表2-1、表2-2……,横线左边为章号,右边为顺序号。必要时,可在表格的序号后面写出标题,表格的序号和标准间应空一个字位置,并将其写在表格的正上方。见示例。
示例:
表1-1 各种运输文献统计表 单位:亿人公里
年 份 A B C D
1988 a1 a2 a3 a4
1989 b1 b2 b3 b4
1990 c1 c2 c3 c4
1991 d1 d2 d3 d4
5.7.5.3 表格中栏数据的计量单位相同时,可将单位符号写在表格题目或序号所在行的右端,见5.7.5.2中的示例;如表格中各栏数据的计量单位不同时,应将单位符号分别写在各栏名称的正下方,外加括号;若表格中相邻栏目采用相同的计量单位时,可合并写在一个共同的单位栏内,见示例1;如表格中大部分数据的计量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写在表格题目或序号所在行的右端上,将其余的个别单位写在有关栏内,见示例2。
示例1:
表1-2 ××试验结果
G(kg/m3) H(%) Q S(m/s)
1.29 9.6 0.08353 9.577×10-7
1.26 9.2 0.08444 8.643×10-7
1.24 12.8 0.08233 9.964×10-7
示例2:
表2-1 ××物理性能指标 %
A B(kg/m3) G H I(kg/m3) J
10.7 2.70 41.5 32.5 1.99 11.0
6.3 2.70 38.0 28.5 2.00 10.6
9.1 2.69 32.5 22.2 2.03 8.2
5.7.5.4 表格中数据的数值,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上、下行应以末位数字对齐。表格中某些栏没有数字填写时,应以短横线代表替,见5.7.5.5中示例。
5.7.5.5 如果表格因本页版面所限需转下页续排时,表格下部应将一个横栏排完,并用细实线结束本页。续排的表格,应在续表上方表格序号的位置写明"续表×"。续表的表头不能省略,也不得用其他符合代替,续表首行表格线仍为细实线,见示例。
示例:
表2-2 单位:万公里
A B C
a1 b1 a2 b2 a3 b3 a4 b4
1978 89.02 1978 - 1997 1.0732 1978 -
1979 87.58 1979 - 1998 1.0895 1979 -
1980 88.33 1980 - 1999 1.1061 1980 1.2800
1988 99.96 1988 - 2007 1.6612 1988 3.4769
1989 101.4 1989 - 2008 1.6650 1989 1.0473
1990 102.83 1990 - 2009 1.6689 1990 4.6515
5.7.6 插图
5.7.6.1 报告的插图包括直方图、饼图、曲线图、散点图、构造图、示意图、框图、流程图、地图、地质图、照片、效果图等。
5.7.6.2 报告中的插图应安排在正文相关的内容之后,并与正文中的内容和呼应。若报告中的插图较多,所占篇幅较大,可集中在一起,列在报告正文后,但与正文的内容应有呼应。插图及其中有关图形符号的表示应符合相关制图规范的要求。
5.7.6.3 同一报告中,如有两个以上的插图,可以按章依序编号,如图1-1、图1-2……,图2-1、图2-2……,横线左边为章号,右边为顺序号。必要时,可在插图序号后面写出标题,插图序号和标题间空一个字的位置,并将其写在插图的正下方。
5.7.6.4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符号、单位"。单位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钢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示函数关系的曲线图,如有确定曲线的函数式时,应在有关条文中,或在图的下方,或在图中适当位置写明。
5.7.6.5 为了区别图中线条、实验点和物体,可采用注解方式。常用的注解方法有:
a)注字,可直接在相关对象旁标注文字(用于注解内容不长时)、数字或字母。
b)用不同的颜色的线型(实线、虚线、点划线等)区别。
c)用不同形式的符号(实心或空心的圆、方、三角形或叉号)代表各种的实验条件下的测定点。
对所注的字和所采用的线型及实验点符号的说明,可放在图中空白处或放插图标题下面的适当位置。
5.7.6.6 当插图太宽,不能放在页面的正常位置上时,可以逆时针方向旋转90°,或另起一页放置,插图页面太大时,允许折叠。当一个插图分别配置在两页上时,应在次页上注明"续图××"并重复插图标题。
5.7.7 报告中的注释
5.7.7.1 注释只能用来对报告中某些内容作必要的简短解释或说明。报告应尽量避免使用注释。
5.7.7.2 正文中某些文字内容须加以说明而又不适于作正文来叙述时,可用脚注加说明的方法注释,即在需要说明的文字处右上角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①,②,③……顺序编号,将所要说明的内容连同顺序编号依次编排在该页正文下方,左起空两个字的位置写"注:",正文与注文之间加一横线断开,横线长度约为版心宽度的四分之一。注文不得转入下页。各页的脚注均应从头编起,不能接上页编排。
5.7.7.3 表、图、公式中的数字、符号或其他内容需要用角注时,应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用1),2),3)……顺序编号。所要说明内容连同顺序编号依次写在相应表、图、公式的下面,左起空两个字的位置写"注:"。
5.7.7.4 每条注释均应另行书写,换行时,上、下行文字左端应对齐。
5.8 结束语
结束语(为可选项)是对全文作一扼要的总结或建议。结束语应客观、准确、完整、简明扼要。如果尚不能得出结论,可对下一步工作设桢、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建议。
5.9 合作者
合作者指辑要未署名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参加单位、项目参加者和报告撰写者。
5.10 致谢
致谢通常写在正文之末,参考文献之前。致谢的对象为:对该项目研究或报告撰写等给予帮助的组织或个人。
5.11 参考文献
5.11.1 一般要求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编写报告过程中曾引用和参考的文献。
5.11.2 参考文献的著录
参考文献的项目著录应按GB/T 7714执行。报告引用的各种文献类型的著录格式参见附录E。参考文献编号置于引文后面的右上角处,用方括号注明阿拉伯数字。例如:[1],[2]……。在同一处,同时提及数个文献时,只能用一个方括号,号码不连续时用逗号(,)分开,连续时用波浪号(~)连接,例如:[1,4],[3,6,9~12]。
5.12 附录
5.12.1 附录是报告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或参考件,其内容不宜作为正文,编排于主体部分之后,附录的内容一般包括:中间数学推导,运算方法,计算程序,原始数据,辅助数据表,实(试)验记录与实(试)验报告表,设备、仪器、仪表说明与操作规程,辅助图表与对照表以及对本专业同行有重要价值的参考资料等。
5.12.2 每个附录应另起一页书写。"附录"两字写在附录首页上方居中位置,单独占一行。附录应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大写拉丁字母从A起顺序编号,编号写在附录两字后面,如"附录A、附录B"等。
附录如需加标题,应将标题写在附录两字下面一行的居中位置。
5.12.3 附录中章、条的编号方法、排列格式与报告条文编排格式相同,但必须在其编号的前面加该附录的编号。如附录B中章的编号用B1,B2,B3……表示,条的编号用B1.1,B2.2,……等来表示。
附录中的插图或插表不止一个时,应在每个附录内容单独编号,如图B1,图B2,表B1,表B2……。
5.13 篇目
专题系列报告按单篇撰写时,除列出本篇报告目次外,还应列出专题系列报告的总篇目(指组成系列报告的各篇报告的序号、编号和题目),并将总篇目置于每篇报告的最后一页。
5.14 封底
报告的封底一般为空白页。颜色应与封面颜色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