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1000余天,自动驾驶创业公司毫末智行有底气对外宣布,已穿越生死线,从0到1突破重重难关。
毫末智行入行不算早。前身是长城汽车智能驾驶前瞻分部,于2019年底从集团独立。此时,距离所谓的“自动驾驶元年”2015年,已过去5年时间。
等到2021年2月,原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顾维灏加盟出任CEO,毫末智行才算搭建起完整的核心团队。
新晋入局,胜在技术、商业进展迅速。
毫末智行董事长张凯告诉《21CBR》记者,团队3年时间内开发三代智能驾驶产品,落地近20款不同平台车型,用户辅助驾驶行驶里程近2500万公里。
背靠长城汽车,拿到首钢基金、美团、高瓴创投等数十亿元融资的毫末智行,加速抢跑自动驾驶赛道。
立足辅助驾驶
与瞄准L4级别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不同,毫末智行在研发初期,就走出一条近乎迥异的道路——从辅助驾驶做起。
毫末智行CEO顾维灏表示,自动驾驶技术走过硬件驱动、软件驱动阶段,正向数据驱动的3.0时代迈进。在他看来,数据驱动时代是“数据自己训练自己”。
顾维灏解释,硬件驱动时代,车辆挂满大小硬件,整体成本较高,导致车辆数量有限、自动驾驶里程规模较小,仅在100万公里左右;软件驱动时代,AI在车端广泛应用,整体成本下降、效果提升,自动驾驶里程已达上千万公里。
到了数据时代,通过辅助驾驶落地,将有1亿公里以上的辅助驾驶里程,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
“毫末智驾正以更低成本,获得更大规模、更多场景覆盖的优质数据,促进智能驾驶产品的用户体验与数据获取双向循环。”顾维灏说。
基于当下技术水平、法律监管等限制因素,L4级别无人驾驶技术难以落地。即便是在固定场景下测试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车内后排也要配备一名安全员,保障行车安全。
自动驾驶技术落地难,导致诸多创业公司商业化进展缓慢,只能依靠投资人融资支撑。毫末智行则有更健康的商业模式。
“长城汽车既是毫末智行的大股东,也是大客户。”张凯表示,毫末智行的辅助驾驶产品首先在长城落地,团队也会和长城一起打磨产品。
毫末智行已推出三代乘用车辅助驾驶产品 HPilot,两年内完成6次OTA升级,在魏牌摩卡、坦克300城市版、哈弗神兽等超20款长城汽车旗下车型上,实现了量产落地,预计未来三年搭载车辆达到百万量级。
发力三大方向
辅助驾驶规模化落地,反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
张凯认为,智能驾驶产品能力的快速迭代,是场景化用户体验设计、AI人工智能技术、技术工程化能力三者的有效协同。
以技术工程化为例,基于多款不同平台车型落地经验,毫末智行已经形成一整套高效的智能驾驶产品开发流程,团队可以做到超过30个智能驾驶项目的异步并行开发。
“基于团队独有的产品能力迭代铁三角,毫末智行成为国内最早且唯一一个进入产品快速迭代阶段的自动驾驶公司。”张凯称。
“出生”长城汽车,毫末智行有了长期可靠的大客户,这还远远不够。
当下车企将自动驾驶技术视为汽车“灵魂”,不会轻易购买外部技术方案;毫末智行有深厚的长城汽车背景,也加深其他车企的顾虑。
公开资料显示,乘用车领域,目前尚无其他车企采用毫末智行的辅助驾驶方案。
“毫末坚定与车企共创模式,而非供应模式。”张凯表示,毫末将致力于更多车企达成合作。
毫末智行没有局限在乘用车领域。
团队长期推进“风车战略”——从乘用车、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和智能硬件三个方向,同时进行自动驾驶布局。后两者均涉及到硬件产品的生产能力,这正是毫末智行优势所在。
早在2020年,依托长城汽车资源,毫末智行在河北保定建起了自动驾驶物流车制造基地星环工厂,占地1万平米,可按车规级标准混线生产多个不同类型的无人物流车,年产量1万台。
这是毫末智行布的一招棋:复用长城汽车的制造经验、供应链资源,快速掌握硬件产品的量产制造能力。
拓展客群覆盖
软件层面,自研自动驾驶技术;硬件方面,制造基地快速量产——软硬结合,让毫末智行在成立初期,获得潜在客户青睐。
2021年3月,毫末智行的Pre-A轮投资方包括美团战略投资部门;同年A轮融资,美团继续跟投。
张凯提到,股东美团之外,阿里达摩院、物美多点、达达快送等,都是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毫末智行已为美团魔袋20、阿里菜鸟小蛮驴提供量产服务。
2022年4月,毫末智行发布小魔驼2.0,作为业内首款10万元级别的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车,履约场景包括商超、物流等,预计年产量将达1万台。
截至12月,毫末小魔驼已在北京顺义为物美多点配送订单超过12万单,服务周边60多个社区。
麦肯锡预测,未来10年,80%的包裹交付都将实现自动配送。美团的报告显示,若以存量市场计算,无人配送市场规模高达7500亿元。
张凯认为,疫情期间,自动配送车发挥优势和价值,越来越多企业看到了其应用的可能,行业需求凸显。加上10万元级别的定价,让末端物流自动配送赛道前景无限。
智能硬件方面,毫末智行通用无人车线控底盘“小魔盘”持续迭代,与美团、阿里达摩院等达成战略伙伴关系。
“基于数据智能,在乘用车、末端无人物流车和智能硬件三个方向,加速技术研发和规模化量产落地。”张凯说,到2025年,毫末智行将成长为产品矩阵覆盖全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