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车市终于踩下了连续三年下滑的“刹车”,重新回到了上升通道。
1月12日,工信部在2021年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
回顾2021年车市,可谓是“惊喜交加”。这其中,既有大到缺芯难产这种蔓延全行业的惊慌,也有小到个别车企代言明星“翻车”带来的虚惊。当然,还有我们在新能源“赛道”一马当先和国货汽车品牌加速向上这些振奋人心的喜事。
为此,我们梳理了15个关键词,以期一窥2021年车市之变。
【碳达峰】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发展机遇。2022年1月12日下午,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政策端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支持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建设方面持续出台政策,增强新能源汽车用车便利性。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充电联盟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类充电桩109.2万台,环比增加3.0万台,同比增长57.1%。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11月,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约3.3万台。
【缺芯】
芯片短缺始终贯穿着2021年汽车产业,并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全球车企均因芯片短缺而停产,连大量采用自研芯片的特斯拉也未能幸免。通用、福特、本田、丰田、长城等一线厂商也受到缺芯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此外,因缺芯也导致二手车市场出现疯狂加价的情况。
【氢能源】
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载明氢能产业成为六大未来产业之一。2021年 8 月,由北京市牵头申报的京津冀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被国家五部委联合批准为首批示范城市群。
在交通运输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契机。尤其是氢能源能效高的特性,以重卡和客车为代表的商用车将率先实现氢动力转型。
【用户共创】
最初源于互联网企业的用户共创概念,已经迅速渗透进汽车行业,成为车企用户运营的核心举措之一。
蔚来的车主福利合伙人项目,吉利的用户共创品牌“我们”,长城的“千人共创大会”,长安的“UNI星球”……在品牌营销的理念之下,用户开始逐渐参与到各大汽车品牌的周边产品甚至是新车型的设计之中,同时也更加积极的参与品牌相关的内容生产、分发与互动之中,使得汽车品牌和用户之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
【补贴退坡】
2021年12月31日,四部委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根据该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20%。同时,通知还显示,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新能源汽车专属车险】
2021年12月27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以下简称《专属条款》)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将正式步入专属车险的时代。从此不论是新保还是续保的新能源车,都只能用《专属条款》的内容承保。据悉,与传统的燃油车商业保险相比,新能源汽车专属保险增加了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其他控制系统、其他所有出厂时的设备等保障范围,承保范围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国潮】
2021年,在疫情、缺芯双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车市再次遭遇挑战,但代表着“国潮”的中国品牌表现却异常突出,数据显示,包括五菱、长城、长安、吉利四家车企的销量,均超过百万辆,而奇瑞、比亚迪、上汽乘用车等品牌,销量更是迎来大幅增长。就车型来看,五菱宏光MINI EV成为了纯电市场的销冠王,而哈弗H6和五菱宏光更是继续牢牢占据SUV、MPV细分市场第一的位置。
【L3】
2021年12月,梅赛德斯-奔驰通过了德国联邦机动车运输管理局(KBA)审批,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法规UN-R157认证的汽车企业,L3自动驾驶系统第一次获批合法上路,相信2022年会有更多的车企加入L3自动驾驶运用的行列。
【OTA】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2021年开始,在特斯拉、小鹏、蔚来等新势力车企的带动下,FOTA开始普及,FOTA远程升级可实现整车的动力、制动等全方位功能的升级,被不少网友调侃为“买车才是开始”,2022年,相信FOTA将会更加普及。
【霸屏】
2021年发布的新车,无一例外都采用了超级大屏,比如梅赛德斯-EQS系列,采用三联屏加一体式玻璃盖板的方式,以1.41米贯穿式曲面屏将汽车带入全屏时代,相信汽车将会是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大屏智能终端。
【车名乱象】
说起汽车取名乱象,不得不从长城汽车说起,率先推出了狗、猫、兔、坦克、咖啡、炮等系列,随之而来像比东风雪铁龙凡尔赛、比亚迪海豚、捷途三国、奇瑞冰淇淋等等开始纷纷效仿。总体来说,这一类的取名,不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传播效果。
【1000公里】
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型时,最关注的依然是续航里程,其中,纯电续航破千被认为是电动车进入月充时代的门槛。从2021年初开始,就陆续有车企宣布将推出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重磅车型,但遗憾的是,直到2021年结束,仍未出现量产车型。直到2022年1月,首个破千公里续航的量产车型,广汽埃安AION LX Plus才宣布正式上市。
【互联网造车】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各行各业的有钱大佬与创业公司蜂拥而至,热情拥抱这个新兴市场。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造车运动中,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巨头,比如苹果、谷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催生了一批新加入的科技新贵,如小米、华为、OPPO等。
【明星代言舆情】
近年来,明星代言屡屡翻车,大有愈演愈烈之势,问题层出不穷,事后往往道歉、解约了事,而消费者、粉丝因相信明星购买产品而造成的损失难以挽回,在舆论场中带来极坏的影响和负面评论。2021年7月19日,保时捷中国决定即日起终止与吴亦凡先生“保时捷中国赛车运动代言人”的合作关系;2021年12月18日,英菲尼迪与王力宏终止合作关系,都带来了很大的争议。
【城市展厅】
当特斯拉放弃传统的4S分销,另辟了一个颇具风险的汽车直营模式并被市场认可之后,越来越多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和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也纷纷将目光聚焦到人流量更集中、消费能力更强劲的繁华商圈。以成都为例,在春熙路、锦华万达、银泰IN99等地,各大汽车品牌体验店的身影数见不鲜。
封面新闻记者 刘念 李继龙 李思静 张海军 张福超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