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持续赋能智能交通,多场景融合方案呼之欲出 原创 陈锦锋 晓说通信
近日,第十六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ITSAC 2021)暨2021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长沙召开。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是我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年度行业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本届年会主题为“ITS开创可持续交通新格局”。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表示,坚持创新驱动,加速跨界融合,增强发展动能,坚持生态优先,是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可持续交通发展要注重科技赋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那么,未来的智能交通将会是怎样的呢?
12月2日,百度董事长李彦宏所著新书《智能交通》描绘了智能交通的未来:由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构建的智能交通系统,有望降低90%交通安全事故;5年之内,中国一线城市将不再需要“限购”和“限行”;10年之内,依托交通效率提升,城市拥堵问题将基本解决。
而实现这一切将得益于5G技术和北斗导航系统的融合应用。对于5G来说,未来对位置服务的要求越来高,5G除了利用自身基站进行精准定位外,必须依靠北斗系统实现高精度的位置定位。
借助大带宽和低延时的优势,5G能够支持“汽车至一切”(V2X,Vehicle to X)的应用,例如汽车可使用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和数据,以及通过无线更新提供的关键安全特性(即时解决网络安全威胁),并且与路汽车和包括路灯在内的其它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沟通”。而北斗系统集精密定位、厘米级导航、授时、地基增强等多功能于一体,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高精度定位基本服务能力。可以说5G和北斗是相互赋能,北斗使得5G移动网络所有信息,从生成那一刻起就有了“出生证”,即发出信息时的时空位置,还有进入网络后各节点活动及驻留的轨迹档案。5G则可高速、稳定、大容量传送北斗地基增强时空位置修正信号,提高精度。
当前,智能驾驶在定位能力方面存在诸多挑战,林荫道路、城市峡谷、双边遮挡等复杂场景对算法自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通过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用户无需自建基准站,仅需 一个账号/ SDK即可获得全国高精度定位服务;车规级MU+GNSS搭载紧耦合解算法,保证车辆在隧道、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下连续定位;利用5G网络高带宽、低时延特性,实现车辆设备定位终端与高精度定位网之间的差分数据交互,保障高精度位置数据安全。
随着5G网络日益成熟,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移动网络,服务于千行百业,5G应用加速落地。9月16日,北斗系统再度升级,即便手机没信号,也能发出求救信息。未来,“5G+北斗”的车路协同创新应用将广泛用于多个场景,比如微公交、景区无人车接驳、代客自主泊车、智慧公交等,打造多网络协同和多场景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