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王雪松教授
一、交通安全规划研究背景
我们一直在跟踪国内外城市交通安全的改善经验。国内外部分城市的人口、GDP如图1所示,其中左图是人口,右图是GDP。总体而言,中国城市的人口要比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城市多,经济总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图1 国内外城市人口及GDP发展
在对比国内外城市交通事故数据时发现,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国际同类城市。我国城市人口总量大,但即使是以十万人死亡率为指标,中国城市的安全状况仍然是不容乐观的。上海2015年的10万人死亡率是东京的3倍。城市交通安全需要持续改善。
图2 2015年国内外城市交通事故对比
2012年,上海编制面向2020年的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同济大学交通安全研究团队负责了交通安全管理政策的研究,在最后发布的《上海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把安全作为了整个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首要目标。上海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将“安全”作为首要发展目标的城市。深圳是国内第一个编制“交通安全白皮书”的城市。我有幸参与了上述两个白皮书的编制。
我们跟国际城市在交通安全上仍存在很大差距。2019年,美国已经有43个城市制定了“零死亡愿景”的发展目标。欧洲的很多城市在交通安全政策方面比美国更加细致。在交通安全方面,我国城市不论是理念,还是分析技术,和国际最先进的一些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国际上,一些先进城市已经形成了基于事故数据进行重点安全问题分析,然后从工程、教育、执法、评估、救援等多个方面系统改善交通安全的做法。
我国对交通安全越来越重视,在过去10年间,我们团队围绕宏观交通安全管理做了一系列的工作。首先是如何评估城市的交通安全现状,其次是开展交通安全规划的核心理论研究。在上海,我们和交警、交通委、卫计委和人大开展了交通安全政策的研究。参与了全国十三五、十四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研究。从2019年起,我们开展了太原市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深圳市交通安全白皮书编制。
图3 同济大学交通安全团队交通安全规划研究进程
二、宏观交通安全评价研究
宏观交通安全评价研究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构建宏观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比如事故总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等;第二,如何进行重点安全问题的识别与改善,涉及到宏观安全模型的构建、安全重点管理区域判别、管理措施知识库的构建。
在城市层面进行宏观安全性评估,我们经常需要判别事故高发区域,但是区域分析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区域尺度不一致。我们按照“空间等距网格”的方法进行判别,每个网格边长为1公里,消除对比区域尺度差异,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比较客观的看事故空间分布的特征。
为什么有些区域事故高发,有些区域事故比较少?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宏观安全分析模型,模型中因变量是事故数,自变量是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路网特征、交通运行特征等。为了深入分析事故影响因素的特点,我们在上海针对事故总数、行人事故、非机动车事故,建立了中心城、郊区、全市域共97个模型。在分析单元划分方面,我们对交通分析小区、街道/镇等不同的交通分区开展分析。
图4 上海市交通安全宏观模型汇总
我们不断总结各种问题和治理的对策,图5是我们前期成果的汇总。
图5 城市宏观交通安全改善措施库
三、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
城市交通安全改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对国内、国际的城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看每个城市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的发展,交通安全的变化,以更好地寻找规律。我们的对比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选择了38个城市,对比的内容相对比较基础一些;第二层,选择少量重要城市,比如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日本东京、新加坡、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在国内主要是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进行对比。
以下重点介绍几个城市,首先是美国纽约,近几年纽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平均下降6%。纽约在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制定方面非常超前,每隔两三年更新一次战略规划,战略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安全。2014年起,纽约每年都制订交通安全“零死亡”行动计划。纽约非常重视慢行交通,针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纽约有专项分析。基于交通事故和违法数据,分析行人和自行车事故的特征、重点区域和重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交通方式的安全问题进行持续改善。
图6 纽约“零死亡”行动计划
图7 纽约行人、非机动车专项行动计划
纽约对于街道安全改善特别重视。2010年,形成主动设计的理念及导则;2013年,形成了塑造更安全街道的文件;2015年,形成了街道设计指南。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来指导街道的安全改善。
图8 纽约街道设计规范、标准、手册